7月8日至12日,精神卫生与心理科学学院“岳见心声”社会实践团前往岳西县来榜镇横河村,开展暑期社会实践与社会责任教育活动,发挥专业所长,切实为当地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在服务基层中锤炼青年学子责任担当,为乡村振兴注入 “心”力量。
以医学专长织密乡村健康防护网
实践团积极践行 “健康中国”战略,充分发挥医学专业优势,精准对接横河村老年群体健康需求,创新打造 “健康夜校”模式,举办两场兼具专业性与趣味性的主题讲座。在“银龄健康课堂”上,成员们通过情景模拟、动画演示等方式,将高血压预防、糖尿病管理等医学知识转化为“饭后散步胜过灵丹妙药”“少盐多醋保安康”等朗朗上口的健康口诀,帮助老年群体了解掌握日常健康生活知识。“反诈智慧屋”活动则以真实案例为蓝本,设计出“猜猜谁是诈骗犯”互动游戏,让老人们在笑声中提升防骗意识。文艺联欢环节,82岁的张奶奶即兴加唱的黄梅戏选段,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
持智慧镜头探索产业振兴新路径
在当地负责人带领下,成员们参观了梨园、冬桃和甜柿等特色农业基地。在田间地头,队员们俯下身子、沉到一线,挥汗如雨地参与除草、挖土豆等农事活动。沾满泥土的双手和晒红的脸庞,是青年学子对“粒粒皆辛苦”最真切的体悟,也是对农民辛勤付出的真诚致敬。劳动实践之外,队员们积极发挥青年智慧,敏锐捕捉田间地头的美好瞬间,运用专业设备精心拍摄短视频,将数字媒体技术转化为助农兴农的新力量。镜头里,是新鲜出土还带着泥土芬芳的土豆、挂满枝头色泽诱人的梨子和甜柿,以及村民们淳朴的笑脸和辛勤劳作的身影。这些精心制作的短视频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广泛传播,生动展现了横河村优质农产品的特色与价值,有效拓展了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销路。队员们以“新农人”的姿态,用“指尖”架起农产品从田间直达消费者的“云端桥梁”,为村民增收探索了数字化新路径。
用“心”呵护筑牢乡村未来根基
为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中“加强农村儿童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的政策号召,实践团分组行动,通过走访调研当地留守儿童心理状况、组织开展系列主题活动等多种方式,为当地儿童积极乐观健康成长注入“心”能量。活动现场,孩子们整齐的队列与专注的神情,构成夏日最动人的风景。精心设计的互动活动不仅是任务清单的逐项完成,更是生命成长的见证——折纸时迸发的空间想象力、彩蛋画里流淌的色彩感知力、漆扇纹中蕴含的审美创造力,都在悄然滋养着乡村“幼苗”的根系。
本次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学院对口帮扶横河村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心理关怀+科技助农”双线服务,引导青年学子用脚步丈量乡村土地,以科技赋能农业发展,在实践中收获成长与蜕变。学院将持续深化校地合作,推动实践成果转化,让更多青年学子在服务社会中锤炼本领,在奉献担当中实现价值,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动能。(精神卫生与心理科学学院 周双燕 魏俊娟 李清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