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成就巡礼】以“五个统一”推进医学人文教育落地生

发稿时间: 2020-12-11 来源:校团委    浏览次数: 63        

【编者按】五年栉风沐雨,五年砥砺前行。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也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从今日起,校园网将推出“十三五”成就巡礼系列报道,回顾学校过去五年在党的建设、宣传思想文化、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师资队伍、合作交流以及附属医院建设等工作中的深刻变化和取得的辉煌成就,进一步凝聚我校师生医护员工推进国内一流高水平医科大学建设的强大合力。


“十三五”期间,我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全国教育大会、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和“健康中国”战略重要部署,以培养德才兼备的医学生为目标的同时,高度重视医学人文教育,切实践行“五个统一”注重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努力培养有温度的医生,引导学生在临床实践中切实加强人文关怀,落实人文精神,做到知行合一。

顶层设计与贯彻落实相统一

随着2016年《“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2019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倡议书》的发布,全民健康成为新时代的主旋律,也成为了当前医学教育面对的重大课题。

医学教育是医学生习得基础知识、专业技能、临床实践问题解决能力的重要途经,是医学生成长为专业医护人员道路上不可取代的基石。科技进步带来了医学科学的发展变化,但医学教育模式和医疗体制没有与时俱进地随之改变,临床教学的重要环节上仍存在不少问题。因此,我们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从“以疾病为中心”到“以健康为中心”进行转变,聚焦医学人文培养模式和体制机制等重点问题,整体规划医学人文教育顶层设计,努力探索医学人文教育实践的着力点与突破口。

学校积极搭建实践平台,传递教学经验,实现院校之间更好的互联、互通、互融、协同,进一步推动地方医学院校的发展,开创具有地方医学院校特色的医学人文教育模式,为实现“健康中国”战略贡献智慧和力量。我校牵头成立了安徽省医学教育联盟,并于2017年3月将原公共基础学院更名为“人文医学学院”,同时设立人文医学系,担负全校人文医学公共课程教学任务,以在实际工作中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此次“更名”不仅是相关资源的进一步整合,更是医学人文教育重要性的进一步提升,为我校医学人文学科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医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统一

医学与人文的结合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融合发展的现代特征,人文精神的践履性和非实体性决定了两者必须结合,医疗的市场环境和现状使得这一结合更加突出和迫切。医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是医学人才培养的重大课题。

作为医学类高校,学校深刻认识医学人文与医学科学融合的本质和渊源,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从“造就良医”的高度定位并发展医学人文教育,激励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同时培养医学生人文精神,拥有人文内涵,掌握人文技巧。

培养医学生的人文精神,就是要求学生树立“以病人为中心”“拜病人为师”和“服务病人”的思想理念,真正做到生命至上,人民至上;拥有人文内涵,就是助力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文主义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培养其创新精神;掌握人文技巧,就是引导学生运用医学人文精神和内涵,恰当处理医疗实践的各种问题,加强沟通交流,融洽医患关系。

近些年来,我校积极改革现行医学人文教育理念和内容,不断探索医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有效路径。2009年,学校开办“医学与人文大讲堂”,以培养既有精湛技术又有高尚品德和丰沛精神世界的“良医”为目标,邀请名家教授从多角度、多学科、多维度,面向广大学生宣传医学人文思想。截至目前,“医学与人文大讲堂”已举办59期。由校党委书记顾家山作序、校党委宣传部精心编辑《医学与人文大讲堂第三辑》作为校园文化丛书,也于2020年1月付梓,并面向全校师生发放阅读。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统一

科学精神是人类精神中不朽的旋律,表达的是一种敢于坚持科学思想的勇气和不断探求真理的意识,要求正确认识客观世界的运动。医学科学精神就是科学精神在医学卫生实践中的应用与体现,是对生命医学的执着研究的精神。现代的人文精神,本质上是一种珍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精神,只有将科学真理的认识与道德的真诚和情感的趋势有机结合起来,才是完整的现代的人文精神。医学人文精神是人文精神在医学卫生实践中的应用与体现,是对生命内在质量的关怀,集中表现在对病人的生命与健康、权利和需求、人格与尊严的关心和关注。

医学科学精神与医学人文精神是人类医学必不可少的内在组成部分,也是人类医学实践的不可或缺的精神动力。为了实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统一,就要在医学教育课程体系中建立医学人文课程群。为此,我校落实“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要求,推进人文医学学科发展,调整、充实“人文医学系”教学编制,加强人文医学学科建设;调整、充实人文医学相关课程,进一步促进人文医学学院的教学功能由公共基础向“将医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结合起来,融入到学生培育全过程”的转变。

专业教育与部门协同相统一

“十三五”期间,人文医学学院始终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能熟练应用“语言+技能”、实现跨文化交流,能熟练应用计算思维创新创业,拥有健康体魄和社会责任感的医学专业人才”为目标,积极开展相关专业教育,努力培养医学生健康的体魄、过硬的技术和文化交际能力,塑造学生良好的人文情怀和高尚的审美情趣,为造就良医夯实基础。

为适应新形势需求,积极探索医学人文学科的教育教学改革,在学校党委、行政的高度重视下,人文医学学院成立美育教学部、人文医学系、医学创新创业课程教研室,形成了“三系三部一室”协同发展的架构体系。通过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及劳动教育的有机结合,着力培养医学生的人文情怀;通过设置美育课程,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审美价值取向。《大学语文》基础课程中,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论述,将优秀中国传统文化作为重要内容,及时充实到课堂教学中;体育系教师积极开展太极拳教学和比赛,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外语系部分青年教师结合专业特长,开设多种语言选修课,积极传递世界文明,培育医学生的人文关怀;计算机系将专业技术与医学知识、传统文化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为进一步拓展人文精神培养路径,人文医学学院积极配合学校党委宣传部、学工部、教务处等相关职能部门,围绕培育和践行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宣传教育,认真开展校园读书创作活动,广泛组织师生阅读经典,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配合校团委、学生会以及学生社团等,利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第二课堂、青年志愿者服务、校园文化建设等现有活动和载体,积极开展医学人文教育。多形式、多内容的丰富活动,将医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落到了实处。

课程教学与科学研究相统一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广大教师的使命,也是大学的根和本。在担负这一使命的过程中,教学与科研在“言传”与“身教”中各有侧重,相辅相成。教学和科研如能发挥各自优势、协同育人,就能更好地培养一流人才、成就卓越教师。

为使二者更紧密地融合,让广大教师更好地践行使命,除改革成立以课程教学为主的人文医学学院外,学校还成立了我省首个以医学人文为主要研究内容的省级重点研究基地——安徽医科大学医学人文研究中心。该中心由安徽医科大学医学哲学研究所、马克思主义与医学人文研究中心整合而成,于2013年1月获批成立,旨在从人文观念的视域出发,要求医学技术、医疗服务和卫生保健事业融入人文关怀、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同时以此为尺度,对各种医学现象、事件进行解释、考量和评价。

安徽医科大学医学人文研究中心依托马克思主义学院(原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卫生管理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医学心理学系等教学科研机构,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立足安徽省省情,以新医改政策背景下安徽医疗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中的问题为导向,探讨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医学研究、医疗服务和卫生保健领域中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该中心近年来在医学人文研究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很好地反哺了我校医学人文课程教学,在医学人文教育实践中,切实做到了课程教学与科学研究的相生相长和有机统一。

谋篇“十四五”,奋进新征程。未来五年,我们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嘱托,紧紧围绕如何构建医学教育“医学+思政+人文”的“一体两翼”的主题,在开展好公共基础课程教育的同时,努力将基础教育与医学教育进行深度融合,开拓创新,形成医学人文教育新的特色,打造出名副其实的“人文医学学院”,为学校高水平医科大学建设贡献力量。(人文医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