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返家乡实践故事② |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

发稿时间: 2020-07-22 来源:校团委    浏览次数: 253        
导读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五四寄语精神和《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系列文章,引导广大团员青年积极投身返家乡社会实践,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持续作出新的贡献,校团委在全校团员青年中广泛开展“我的返家乡实践故事”征集评选活动。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陆肖璇、徐一丹两同学的返家乡实践故事和学习感悟吧。

 


口腔医学院18级口腔医学 陆肖璇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无数医护人员冲锋一线,无数志愿者用自己的方式守卫家园,这其中,不乏“90后”、“00后”的团员青年,他们或是刚走上岗位的医护人员,或是守卫家乡的青年志愿者,他们积极响应党的号召,用自己的行动践行团员青年的责任和担当。



疫情期间,我时刻关注疫情最新报道。我虽不能奋战一线,却可以利用所学医学基础知识,为家乡抗“疫”贡献一份力量。在了解到附近口腔门诊部复工需要志愿者,我第一时间报名加入。

志愿工作期间,我为就诊的患者测量体温,登记信息及导诊,耐心向一些不理解工作的患者解释目前疫情的严峻形势,以及口腔就诊的特殊性。初春依旧寒冷,但看着患者们配合工作,在我的帮助下到合适的科室就诊,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此时我真正体悟到了这句话的真谛:“青年要志存高远,要把个人的理想同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结合起来,把个人的追求同人民群众的需要紧密联系起来。不论面对怎样的艰辛,不管遇到什么样的挫折,始终不变追求、不改初衷,始终勇往直前、勇攀高峰。”  

除了志愿活动,我还积极参加学校和学院组织的各种助力疫情的活动,用笔书写对一线人员的敬佩之情。在“全国大学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课”上,我认真聆听各位教授的解读,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一个个一线感人故事中,体会到抗“疫”成果的来之不易,增强了必胜信心。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这次疫情让我更加坚定了成为一名良医的初心,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团员青年,我也会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

第二临床医学院17级临床医学(“5+3”一体化) 徐一丹

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回信中,对我们青年一代赋予期望:“希望你们努力在为人民服务中茁壮成长、在艰苦奋斗中砥砺意志品质、在实践中增长工作本领”。对于我个人而言,从小学到高中,我都只知道“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社会实践似乎离我很远。到了大学后,我逐渐懂得,“实践”出“真知”。

作为一名临床专业的学生,在入学的第一个寒假,便开始了在霍山县医院妇产科见习的学习生活,从一无所知到学会如何给病人做心电图,换药,拆线等系列操作,了解了剖宫产,顺产,腹腔镜下妇科手术等过程,让实践成为我临床的“启蒙老师”,通过实践,我更加坚定了“好学力行,造就良医”的信念。

第一次的社会实践拉近了我和社会的距离,开拓了视野,激发了兴趣,让我在实践中懂得了“要坚持知行合一,注重在实践中学真知、悟真谛,加强磨练、增长本领”。

 

如今,我已经成为了一名大三的学生,大致系统地了解了相关解剖知识,学习了外科总论,因此在2020年的这个寒假,同以往一样,前往县医院开始了普外科的见习实践工作。

相对于前几次的见习实践,普外科见习就是一场对体力和毅力的双重考验,但收获却是沉甸甸的,这让我切身体会到了“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的道理,见习的短短十几天,我见识了普外科大大小小的手术,例如甲状腺切除术,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等,直观认识了人体解剖结构,学习了手术室规范化操作,无菌原则等,也让我对前辈们精湛的医术感到敬佩。

在见习的过程中,让我深刻地懂得:成为一名人民的好医生,除了要有高超的专业素养,还要保持一颗“仁心”,二者缺一不可。

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我的医院见习生活也随之结束。作为一名新时代团员青年,我愈发想要为这场疫情做点事儿。社区是疫情防控的最后一道防线,也是落实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的关键,因此在得到社区领导的同意后,我来到霍山县文盛社区成为一名防疫志愿者。

我的工作是对进出的居民核对出入证、进行登记、检测体温,并向他们宣传疫情防控知识等。我们大学生志愿者能做的都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但是当社区居民看到我们时,纷纷竖起大拇指,称赞我们“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责任感和使命感油然而生,深知自己肩上将要承担的责任,也给我带来不断奋斗的动力。“心有所信,方能行远”,作为团员青年的我们,将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面向未来,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社会实践是学习和受教育的大课堂,在这片广阔的天地里,我们将进一步认识自己的专业,增长才干,锻炼能力,学会担当,彰显青春的蓬勃力量,并向祖国和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