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们的第1351期推送
1990年7月下旬,北京大学黄誌、李树峰等30多名学生赴福州开展为期10天的社会实践活动。时任福州市委书记习近平获悉后非常重视,利用晚上休息时间到实践团驻地看望大家并座谈。习近平同志认为,“年轻一代应该结合中国的特点把握好自己的路,否则只能牢骚满腹、空悲叹。”他语重心长地告诉同学们,“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不断提炼自己狂热、浪漫的想法”,“不要认为学校中学到的知识是高超、万能的,只有到社会中与群众打成一片、扭到一起后,产生了社会责任感,才能获得真知灼见”。他深情寄语:“同学们的忧国忧民,只有到基层中去、到实践中去、到人民中去,才能真正知道所学的知识如何去发挥、如何去为社会作贡献。”他主张,“应该多创造机会让青年学生们认识社会,在实践中把握自己。”
采访对象:李树峰,男,1970年2月生,福建福安人,北京大学法律系1987级本科生,曾任职福建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农办”)秘书处干部,现在一家律师事务所任职。
采访组:石新明 郭海鹰 曹钰 秦涛
采访日期:2018年12月15日
采访地点:北京前门东大街10号楼 1005室
习书记首先表示欢迎同学们到福州来,感谢各位为福州市的建设出谋划策。他接着说自己与在座各位的年龄相差不太大,因而与大家见面有亲切感,两代人走过的历程、心态、思想有相似之处,只不过时代背景不一样。
习书记谈到年青人在成长过程中都是在一片空白中逐步形成自己的世界观。
习书记认为“生活不容易”,年轻人对生活的结论不能下得太轻易、草率,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不断提炼自己狂热、浪漫的想法。“文革”中的一代人大都经历了从苦闷到重新批判、认识而后建立自己世界观的过程。习书记谈到当时他也是什么书都看,从《三国志》到黑格尔、亚里士多德的著作,而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认识并不太清晰,真正树立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观点,是在自己过去认为最落后的地方,是在农村的七年插队生活中,带着问题看书、思考,经历了“生活关”“劳动关”的考验,最终体会到了其中真正含义。
习书记告诫同学们说,不要认为学校中学到的知识是高超、万能的,只有到社会中与群众打成一片、扭到一起后,产生了社会责任感,才能获得真知灼见。
习书记主张应该多创造机会让青年学生们认识社会,在实践中把握自己。他说,我们没有必要为年轻一代担心——一代必将胜过一代。年轻一代应该结合中国的特点把握好自己的路,否则只能牢骚满腹、空悲叹。
习书记诚恳、实在的话语博得同学们的阵阵掌声,会后同学们反映说:“习近平是不打官腔的领导,听得进,聊得来!”
魂飞万里,盼归来,此水此山此地。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气! 依然月明如昔,思君夜夜,肝胆长如洗。路漫漫其修远矣,两袖清风来去。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