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医大的校园里,满腔热血的医学生们风华正茂,怀揣梦想,用坚定的信念和行动浇灌未来理想之花。他们,有的勤奋学习专业课的知识,为以后的考研和就业打磨自身;有的积极参加课内外活动,提高个人综合能力;有的参加比赛,获得一个个奖项证明自己……还有一些人,选择了一条更难前行的路。
我校口腔医学院本科生中,就有这样的一群人。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在国内外各大权威期刊发表了论文。其中,2015级本科生孟想和杜浩然以第一和第二作者在中文核心期刊《中华风湿病学杂志》上发表论文《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心理症状的非药物治疗研究进展》;孟想和杨邓程以第一和第二作者在长链非编码RNA调控口腔鳞状细胞癌研究方面发表重要论文;孟想还作为第一作者在SCI期刊《自身免疫综述》(IF=7.7)发表论文《微生物-代谢物-宿主轴在人类自身免疫病发病和治疗中的双向作用》。2015级本科生凌子吉、何雅琳、黄昊文和谢晓琪以第一至第三作者在牙体仿生矿化研究方面发表论文《DMP-1仿生多肽/无机三氧化物复合物/琼脂水凝胶仿生矿化体系用于牙本质敏感治疗的作用》;2015级本科生潘振尧、王妍,2016级本科生李娇娇以第一至第三作者在中文核心期刊《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发表论文《纳米载药系统在骨科假体感染防治中的应用》……
在科研这条道路上,这些本科生一路风风雨雨,日夜兼程。这背后,是学校老师的谆谆教导与培养,是日夜挥洒的汗水和努力,也是他们作为新时代追梦者的责任与担当。
科研之路 从零开始
“学校和学院对学生参与科研工作、课外竞赛非常重视。新生初入学,各个学院便会请一些在科研竞赛中获得优异成绩的学长学姐分享经验,并会请一些院内外老师开展科研讲座。”潘振尧回忆说,“大一刚来的时候,院里就有针对新生举办的科研讲座和开展的科研活动,我就是那个时候对科研竞赛有了一些了解,并产生了要做实验的想法。”
科研要从实验做起,论文要从实践中获得。口腔医学院多次组织院内的学术讲座、科研经验交流、参赛动员等活动,并邀请院外资深教师前来指导,同时还积极开展院内学术科技竞赛,安排教师手把手指导学生开展科研工作。
想要进入科研领域,光有兴趣是远远不够的,还需有机会来进行实践。“有老师需要招学生进实验室的时候,辅导员和学习委员会及时告诉我们哪位老师想要招人。有意愿的就可以报名,然后老师会依据自己的标准进行筛选。我们同学几个基本上都是在大一的时候就进入了实验室。”孟想和杜浩然说起自己进实验室的机会,语气里满是感慨,“这让我们获得了宝贵的参加科研实验的机会,因为单靠我们自己,是很难获取信息的。”
从零开始的科研之路上,这群充满着青春活力的年轻人,牢牢握住手中来之不易的机会,带着最初的兴趣,面对未知,慢摸索着前行的方向。
前行路上 并非坦途
刚进入实验室的时候,同学们便被琳琅满目的实验器材以及各式各样的化学药剂和实验材料所吸引,饶有兴趣地欣赏着、摆弄着,很多人乐在其中,感觉很有干劲。但科研路往往是孤独漫长甚至枯燥且乏味的,需要甘坐“冷板凳” 的耐心和敢啃“硬骨头”决心,有些同学渐渐失去了最初的热情,最终没能坚持下去。
大一就接触实验与科研的本科生,无论是知识储备还是经验技术,都是比较欠缺的,最开始进入实验室时,他们只能做一些简单的基础性工作,比如培养细胞。可是培养细胞对于毫无经验的新手来说,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温度、培养皿、环境等多种外在因素,只要有一处工作未能妥善处理好,细胞便经常会被“养死”,这时没有其他补救措施,只能重新来过。
“有时候什么都准备好了,周六放在那里,结果三天之后发现细胞死掉了,没有办法就只能重新培养。有时候,一次培养会遇到细胞死亡很多次的情况,就很让人崩溃。”凌子吉说,“这种时候没有其他好的办法,就是放平心态,耐心一点,咬紧牙关坚持下去。”在导师的指导与自己苦练下,凌子吉操作逐渐熟练,掌握的知识更加扎实,养起细胞来也得心应手很多。慢慢地,他掌握了更加精巧的技术,进行了更多复杂的操作。
科研实验不仅要动手做,更要用眼看。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之余,同学们要抽出大量时间阅读文献和进入实验室试验,由于文献基本上都是英文,且医学专业词汇复杂晦涩,这给他们带来了不小的挑战。“我经常看文章看到半夜,按说应该挺困的,但真的专注看文献的时候就不觉得疲倦了。主要是文章里的单词、语句很难翻译,要不断地查阅英文词典进行标注,但越难我就越想把它弄懂,去征服它,不知不觉中时间就流逝了。”李娇娇说。
青年是充满斗志、敢于挑战、不断拼搏的,放弃玩乐的时光,甚至牺牲一部分睡眠时间的他们,把自己的时间献给了实验课题,一路走来,刻骨铭心。
初心不改 始终即得
同学们都希望将实验转化为成果,撰写出卓有成绩的论文,但受限于知识储备和经验的不足,大多数本科生的科研之路是相当枯燥而漫长的,平均至少需要两三年的周期,而且很难得到令人满意的结果。“我们也有想要放弃的时候,但一想起学校多方面的重视和支持,老师的关怀与指导,还有自己那颗科研的初心,就又振作起来了。”杨邓程说,“都已经走到这里了,怎能轻言放弃?” 在阅读过一篇又一篇的文献综述、一沓又一沓名家教授的论文之后,同学们自己撰写的论文逐渐成型,但始终充满了青涩的味道。这个时候,导师们的指导便会起着关键的作用,即使工作再忙,即便时间再晚,老师们依然会尽心尽力为学生的论文提供指导。有时白天工作太满再遇上加班,老师们夜里一两点才能回到家中审阅学生的论文,再针对文章里的不足提供修改意见。为了第一时间接收反馈意见,同学有时也会等到很晚,然后“趁热打铁”,及时修改好再发回给指导老师。一来二去,经常要折腾到很晚,但师生双方都不觉辛苦,也从不敷衍了事。
带着打磨好的论文,同学们在投稿过程中也时常会遭遇挫折——被拒稿。一开始的时候,他们中大多数人会感觉非常失望和不甘心,但大家慢慢地发现,经历每次退稿后和老师一起针对论文内容再次交流意见、修改完善,对于后一个阶段的学习也是一种帮助和预演。虽然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很辛苦,但一路有老师陪伴并提供帮助,也乐在其中。得知自己论文成功发表,大家则有一种既惊喜又坦然的喜悦,这包含了几年来自己和老师的共同努力,包含了学院重视科研的观念正确。这是对他们努力的肯定,也是对未来要更努力的鼓励。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充满艰险与困难的科研之路上,在“好学力行,造就良医”校训的指引下,在口腔医学院本科生早接触科研工作的呵护下,这群本科生坚定理想信念,为自己的奋斗人生谱写下了一页页精彩的篇章。如今,即将毕业的他们,会带着这份不变的初心,继续走下去。(大学生全媒体中心 赵韦华 张敏捷)